村庄规划是村庄开展各类保护、建设活动的法定依据,也是落实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任务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苏州市资源规划系统坚持“多规合一”,因地制宜组团式、片区化编制高水平、实用性村庄规划,推动建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为充分发挥优秀村庄规划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的提高我市村庄规划编制水平,“苏州资源规划”开设“‘苏’说村规”专栏,选取部分优秀村庄规划进行展播。
欧桥村、金村村位于张家港市域的东南部,距张家港高铁站点约10分钟车程,金村村为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欧桥村为张家港历史上第一个亿元村。村庄西侧紧邻张家港高新区,受城镇产业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的服务带动,北侧衔接南丰镇国家3A级农业旅游度假区,南侧靠近凤凰历史背景和文化名镇、恬庄古镇等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两村行政辖区总面积为1733.66公顷,其中欧桥村辖区面积700.24公顷、金村村辖区面积1033.42公顷。
本村庄规划的编制注重多规融合,将历史背景和文化保护、产业高质量发展及空间设计等内容在村庄规划中形成统一蓝图,确保村庄发展的每个方面得到协调和平衡,具体聚焦以下三个重点:
对金村村传统村落及各类历史资源进行保护,为古村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策略,为非遗和文化传承寻找空间载体,并对村落格局、建筑风貌、村庄环境和重要节点提出相关保护的方法和设计引导。
在“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苏南模式下,村内存有大量的纺织类工业公司,纺织业的发展历史代表了苏南乡镇工业发展的时代印迹,一方面为村集体经济提供了稳定的支撑,但同时也存在零散低效,高耗污染的问题。显然以“一刀切”的方式全部腾退并不现实,因此规划一定要通过工业用地的整理和更新实现产业转型提升。
两个村庄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各有特色,周边农业旅游、公共服务、历史背景和文化等资源也较为丰富,本规划希望能够通过打破镇村行政管理边界,在更大范围内对产业的协同发展、空间的联动治理、用地的统筹布局,设施的共建共享等进行整体谋划,推动乡村由“单打独斗”向“联动发展”转变。
规划充分的发挥欧桥村、金村村优越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借势高新区建设机遇背景,促进乡村产业转型、土地增效、农民增收。以“智慧田园 秀美古村”为发展定位,通过村庄内外联动发展,实现产业协同、空间融合、文化彰显、设施共享的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提炼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规划详细梳理了欧桥村、金村村的村庄历史发展脉络,对于传统村落的核心区,重点研究自然村庄历史格局的演变,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和历史资料,推演出村落的历史街巷格局、历史功能布局以及历史水系形态等历史特征,从而提炼村庄的历史价值特色,为保护与发展提供基础依据。
综合评估企业能效:针织纺织产业是村庄的龙头产业,是重要的乡村经济载体,不可采用一刀切的模式对村庄工业进行全部腾退。规划通过对工业用地产权、地均产出和工信评级等信息做综合评估,为工业用地的腾退和布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研判两村协同基础:通过一系列分析两村现状产业、交通、空间、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情况,综合研判两村的优势与特色、共性与不足,为未来两村的联动发展、协同互补提供策略依据,这也体现了两村连编的优势和意义。
对外衔接联动发展:向西借势高新区产业创新要素的植入和带动,促进村庄内部产业转型提升;向北连接南丰镇,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与北部农业观光和永联农业旅游景区形成合力;向南融入凤凰镇历史背景和文化旅游区,结合金村村传统村落打造古村古镇文旅品牌。
内部强化三产融合: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与区域优势,一产持续发展高效农业、水产畜禽的养殖,并且通过智慧化、生态化的手段进行升级;二产通过特色针织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提供经济和就业支撑;三产发展古村文旅、特色商旅和生态农旅,最终实现六次产业的融合发展。
重点彰显古村价值:对传统村落的核心区域,重点进行产业引导。形成细化的产业功能结构。针对每个分区的特色资源,做相应的产业功能策划,并串联资源点,形成推荐的游览线:传统村落空间发展策划
规划对村庄的水环境整治、道路风貌整治、田园景观提升、公共空间整治、艺术环境提升提出针对性措施。例如对历史街巷、传统商业街的路面铺装、两侧绿化、沿线建筑风貌界面和小品进行整治,展现村庄文化特色。在公共空间中设置金村 logo,围绕绿地水系恢复金村八景,使用当地材料及老物件,融入当地传统习俗及理念,对乡土场景进行抽象再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