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省审计厅机关党委在厅党组和省委直属机关工委的正确指导下,深入领会习“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的重要论述,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共同缔造”推动共同富裕,充分的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和审计职能优势,情系红安红色热土,定点帮扶红安县城关镇竹林社区,用心用情解决民生实事,使劲发力推动发展进步,改变社区软弱涣散的旧面貌,展现助力乡村振兴的新作为。
坚持从实际出发,广泛听取竹林社区和居民意见,准确掌握社区实情,走实新时代群众路线。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明亲赴社区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座谈,了解群众生活困难,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时任分管厅领导叶长卫同志结合主题教育专赴红安开展专项调研,探讨推动振兴发展的对策措施。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炜、厅二级巡视员江明智作为帮扶工作牵头部门的分管领导,上任之初就深入社区调研指导工作,与社区党委研究落实重点工作、解决明显问题的路径办法。厅驻村工作队开展常态化走访活动,询访困难群体800余户(次),摸排防返贫监测户30余户(次),召开户主会、场子会、院子会10多次,找准帮扶工作的着力点。通过多层次调研走访,收集各方意见建议100多条,梳理急难愁盼民生问题清单20余条,摸清了该社区居民成分多元、基本的建设薄弱、产业高质量发展缺失、党建工作弱化、遗留问题突出等基本情况,为科学施策奠定了良好基础。
坚持以“共同缔造”推动乡村振兴,把“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贯穿于帮扶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让社区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各级组织从“决策者”变为“辅导员”。2021年7月,厅党组审议通过《湖北省审计厅2021—2025年重点帮扶红安县城关镇竹林社区乡村振兴工作规划》,规划了五年工作重点、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分管厅领导每年年初组织工作专班,专门研究制定年度帮扶工作规划,对每年帮扶工作进行细化实化具体化。厅驻村工作队会同社区党委每年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共同谋划发展大计和帮扶工作,制定《红安县城关镇竹林社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区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规划,明确发展思路和重点工作。
按照厅机关五年帮扶计划和年度帮扶工作安排,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一是实现党建共建。厅主要领导每年到社区讲1次党课;分管厅领导每季度指导社区党委班子研究1次工作;厅机关党委与社区党委建立党建共建对子,每年联合开展不少于2次党建活动;厅驻村工作队与社区开展常态化党建联建,推进社区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二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助社区全力发展特色香菇产业,协调388万元帮扶资金对香菇基地提档升级,扩大了种植规模,降低了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高了经营效益。三是开展消费帮扶。以平台采购、实物发放等方式,帮助销售农副产品60余万元,拓宽了销售经营渠道,增加了居民收入。四是打造美丽环境。资助和协调资金127万元,安装路灯20盏,建设百姓大舞台1个,配置健身器材22件(套),新建村民小组公厕3个,铺筑水泥道路1.14公里。五是解决实际困难。与县委、县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协调沟通,解决了179户失地农民、143.81万元养老保险金10多年发放不到位的遗留问题,达成解决社区移民一期安置点房产证办理问题的一致意见。
省审计厅经过两年多定点帮扶,大力推动资源、平台、服务下沉,携手竹林社区各级党组织,团结广大居民群众,同心合力改变落后面貌、缔造美丽乡村。一是党的组织建设得到加强。社区党委班子和基层党支部建设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组织生活制度有效落实,议事决策程序严格执行,领导振兴发展的能力得到提升。二是特色产业初见成效。以香菇基地、精养鱼塘、蔬菜大棚等种植养殖为主体的特色产业走向规范运营,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从2020年50万元增长到2022年83.26万元。三是人居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社区、村组的管网、道路、绿化、环境卫生等基本的建设逐年逐项落实,脏乱差臭顽症得到根治,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四是共同缔造形成氛围。建设发展取得看得见的成效,关乎民生的遗留问题得到一定效果解决,各级组织的公信度极大提高;共同缔造的工作机制建立完整,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形成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浓厚氛围。竹林社区脱掉了软弱涣散的旧帽,正向着美丽富裕乡村迈进。
下一篇:党建创新聚合力 协作共建促发展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中央及各省(市)机关党建各地市州机关工委党建网站联盟新闻媒体网站省直机关工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