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阳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乡村振兴特色镇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4-08-11 07:11:35 来源: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下载

  《创建枣庄市乡村振兴特色镇实施方案》已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为切实做好枣庄市乡村振兴特色镇创建工作,按《枣庄市关于快速推进乡村振兴示范镇、特色镇高水平发展的实施建议》提出的找准定位、特色发展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紧扣“双十镇”建设目标任务,以“创建枣庄市乡村振兴生态旅游型特色镇”为重要目标,以“生态立镇、文旅兴镇、农旅活镇、人气旺镇”为抓手,充分的发挥资源优势,创新工作举措,深入推动“南融城区、北开山水”,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和新时代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奋力打造更富裕、更靓丽、更生态、更人文的滕州城市后花园。

  (一)全力开展创建工作。把创建枣庄市乡村振兴生态旅游型特色镇作为当前最重要任务,坚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通过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工作机制,集中精力、统筹资源、凝聚合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全面铺开创建工作。

  (二)抓好城镇规划建设。在《滕州市龙阳镇总体规划(2018—2035年)》等相关规划基础上,贯彻“城乡融合示范镇、现代高效农业示范镇、文旅特色小镇”定位,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对全镇的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进行重点规划、系统模块设计,突出生态旅游产业重点,提高城镇品质,把域内资源盘活用好。

  (三)实施“山水林田大会战”。以实施“山水林田大会战”为契机,在逐步提升生态环境上下大力气,全方面开展河湖兴绿、路网增绿行动,积极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持续开展造林绿化,提高龙山区域植被多样性,持续增加镇域道路绿化面积,提高镇域森林覆盖率,全面建设绿色龙阳、多彩龙阳。

  (四)注重龙头项目带动。坚持“龙头带动、文旅联动、项目拉动、片区互动”,构建多点支撑、多元发展、多极增长的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快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城镇提能迅速成势。加强在谈项目招引力度,促进早签约、早动工。结合土地整理做好项目包装策划,积极招引一批好项目、大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五)促进产业深层次地融合。依托资源禀赋,突出资源优势,用好龙山龙湖山水生态资源,讲好“湖山故事”,加快发展“旅游+”等新型业态,做好产业融合发展文章。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夯实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根基。

  (六)统筹办好重大节会。树立长线思维、战略眼光,以文化为媒介、节会为载体,使其在繁荣乡村文化、拉动乡村产业、活跃城乡市场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积极延长活动时空、拉长影响时效,加快把文化资源厚度转化为文化产业高度与竞争力,打响龙阳节会品牌。

  通过一年努力,龙阳镇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文旅产业层次和内涵更为丰富,“一二三”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更加深入,实现经济结构、质量、效率和效益的深度变革,构建成“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冬养生”的乡村旅游格局,描绘出山、水、城交相辉映,人、文、景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使全镇经济发展的韧性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地增强,走出一条具有龙阳特色的生态旅游发展之路。

  2、年内至少落地2个投资过5000万元的产业项目,旅游年产业营业收入过3 亿元;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增长 10%以上。

  4、9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 万元;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 60%以上。

  1、抓好龙山龙湖景区提升。进一步提升龙山、龙湖风景区规划设计和投资建设水平,加强文物资源保护,实施胜境牌坊、亭廊、旅游公厕、引水上山和指示标牌复新改造工程,强化林草整理、遗址保护,丰富配套服务设施。抓好湖山休闲绿道提升,完善休闲驿站、停车场,丰富沿线“多彩”绿化。抓好龙山林相提升,进一步丰富植物层次和季相变化,全方面提升四季景观效果。优化服务质量,提升景区功能,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把龙山风景区打造成国家AAAA级风景区,全力打造精品景区。

  2、加快推进文旅龙头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投资过50亿元的蓝城·鲁班田园小镇项目建设,确保项目高质量推进,确保2021年底完成一期规划建设。全力推进投资1.2亿元的龙山生态动物园项目建设,加快大熊猫馆建设,增加吸引力,充分挖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2021年7月开园营业。加快吉祥如意精品民宿群、新型康养等项目落地建设,力争年内开业运营一批新的文旅精品项目。通过推进龙头培育,形成新的人气聚集点,确保旅游年产业营业收入过3 亿元。

  3、加快构建红色研学精品游线。开展“搜集湖山故事、荟萃龙阳人文”挖掘历史背景和文化行动,充分的利用“龙湖精神”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龙山红色基因纪念馆、滕县知青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丰富红色游、研学游内涵。开展形式多样“现场教育”,实现“在学中游,在游中学”,确保在2021年6月前完成红色旅游精品路线创建。

  4、统筹办好各类重大节会。持续抓好各类文化旅游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相结合,组织好“五四”青年登山节、牡丹观光节、樱桃采摘节等群众性赛会。高站位谋划、高标准筹划,举办好山东省全民健身运动会万人骑行、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等省级和国家级重大赛事,确保一届更比一届好,以赛会聚人气、扬名气,确保2021年实现游客年接待量突破160万人次。

  5、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日趋紧密。加快滕阳里龙田茶休闲文旅项目建设,扩大龙田茶品牌知名度。推动建成更多的猕猴桃、桑葚、樱桃等林果观光采摘园,将特色林果观光采摘基地发展到20处。推动至少1家养殖基地开展农业体验经营项目建设。鼓励更多村民农房改民宿,深入开展星级农家乐、星级民宿创建工程,推动更多龙阳特色农产品、手工制品等成为旅游商品,加快乡村旅游全面开花。

  6、培育特色鲜明的农业项目。抓好野森林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建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实现下游食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突破;打造滕阳里龙田茶智慧农业示范点,全力推进现代农业综合体建设;加快云岭田园、红豆集团红豆杉种植园、上海农乐生态智慧农业园、智慧葡萄采摘园、德立盈新型畜牧业生态养殖基地、士国生猪养殖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更多的特色农业支撑节点,实现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

  7、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支持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强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管“三资”运营、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的作用,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挥好合作社党建联盟抱团共享、统筹协作的作用,按照“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原则,实现更大规模、更高层次合作经营。培育更多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努力使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迸发更多创新活力,确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8、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工程。加强农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加快农产品合格证试行制度推广,加大绿萝卜、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推介力度。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登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和知名农产品区域品牌申报。2021年完成“三品一标”产品认证1—2个。

  9、盘活闲置资源。积极争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示范镇,努力新增耕地2700亩以上,全方面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节约集约土地,优化“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深入开展低效闲置建设用地调查,盘活整合老旧厂房、小作坊、闲置宅基地,挖掘土地空间潜力,多渠道加强土地供给,努力突破土地制约,让闲置农村土地、宅基地变“闲”为“宝”,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

  10、进一步健全大中小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强化企业和项目帮包,全力支持和帮企业实施人才强企工程、技改升级工程,快速推进山田橡胶科技子午线轮胎二期项目和省级科技平台建设,加快华得环保设备、吉路尔轮胎全自动胶片切割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英翔环保等6家总部经济企业落地。强化领导干部帮包企业责任制,快速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跟踪关注小微企业、规上企业,培育新增规上企业2家,培育纳税过50万元工业公司2家,货物进出口总额6000万元,实现正增长。努力实现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

  11、强化招大引强。深入开展以企招商、全员招商,瞄准央企名企强企精准招商。抓好闲置低效用地整合,跟踪推进一批项目意向落地,力争引入公司数和质量双增长,努力实现新招引投资5000万—1亿元项目3个,投资1亿—10亿元项目2个,实现资金到位2.4亿元。

  12、全面打好“山水林田大会战”。开展北沙河河道综合治理、马河水库清淤、北部山区小流域治理等生态工程,全方面开展河湖兴绿、路网增绿行动,持续开展造林绿化,提高植被多样性,年内完成新增造林2000亩。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加快小型水库标准化建设,坚决清理河湖“四乱”,确保境内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13、深入落实污染防治工程。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入推动“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加强源头治理、精准治污,集中骨干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业治污、扬尘治理、秸秆禁烧等重点工作重点突破。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深入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打好净土保卫战,把土壤污染防治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加强对土壤状况的检测,大力倡导农民使用高效环保的农资产品,推广使用可降解地膜,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替代。努力实现空气质量“一升三降”,优良率提升3个点,PM2.5中等水准和重污染天数大幅下降。

  14、加快路网升级改造。全力服务好善国北路、龙山路、大同北路和京台高速、滕临高速、济枣高铁建设,实施好东朱路、农业结构调整示范路大修升级,推进龙泉路北延线硬化成形,全方面提升境内主干道路建设水平。

  15、强化镇域环境提升。实施镇驻地中心大街雨污分流、人行道改造、线缆下地、公共停车场(位)施划、垃圾分类站点等工程建设,新建公共停车场(位)50个,新增垃圾桶(箱)30个,逐步提升集贸市场管理上的水准,提升城镇品质,增强服务能力,吸引更加多农村居民向城镇聚集,实现镇驻地人口增长 3%以上,镇容整洁美观、镇域秩序规范。

  16、完善城镇功能。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以及网格,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队伍建设,加强人员、物资、技术储备,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降低疫情反弹风险。大力实施“科教兴镇”和“人才强镇”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抓好南张庄幼儿园改建、龙山屯等4所小学塑胶田径运动跑道等校园工程建设,加快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

  17、深化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公厕、文体广场、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深化村庄清洁保洁,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新增美丽庭院创建922个,深入挖掘展现村庄人文内涵,推动美丽宜居乡村特色片区进一步扩面提质。

  责任领导:张维维、姜浩文、张明强、邵长友、刘彦宏、宋永丽、张建永、杨尚基、邢斌

  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岗、乡村振兴岗、环卫管理岗、妇联、生态环保岗、体育节会岗、基层党建岗

  18、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力度,继续开展“送戏下乡”等活动,提升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实践站建设,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龙阳。进一步发挥农村文化阵地作用,慢慢地提高农民的文化涵养,增强文化自信。深入推动“四德”工程建设,认真开展文明家庭、“最美龙阳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评选活动,全面激发社会正能量,使社会文明程度大幅度提升。

  19、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建党100周年,在全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重读入党志愿书等系列活动,开展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走访慰问、等活动,使机关党员干部加深了对党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提升党性修养。

  20、稳妥推进“两委”换届。高质量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聚焦“一肩挑”、年轻干部、女村委会主任、女干部比例4个关键指标,开展全覆盖摸底研判,摸清详细情况,掌握动态情况,以全面掌握确保全盘掌控。加强舆论引导,严明换届纪律,加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弄虚作假、扰乱秩序等违纪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扎实做好新一届村“两委”成员培训工作,着力提升村干部履职能力,进一步夯实农村工作基础。

  21、强化人才引进培养。结合“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和全镇支柱产业,用好“企业链”,发挥在企业寻人识人作用,加强与科研院所、产业领军人物的对接。打好“乡情牌”,邀请各行各业龙阳在外英才经常回乡考察,强化用人才招引人才。当好“服务员”,千方百计打造良好环境,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下来,争取新一年引入高品质人才2名、本硕博人才25名。建好山田橡胶省级研发平台、加拿大皇家工学院庄庆发院士工作站,支持英翔环保、龙田茶园等企业进一步深化与矿大、浙大等院校深度合作,全力打造更多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

  22、推动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全方面分析各村集体经济运行状况,查找问题不足,“一村一策”制定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扶持、驻村帮扶和金融帮扶,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重要支撑,强化领导、统筹推进,逐级压实责任,形成联动合力,注重跟进问效,切实凝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合力,确保实现90%以上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 万元。

  (一)强化组织合力。成立龙阳镇乡村振兴特色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龙阳镇乡村振兴特色镇建设工作,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政策调研、统筹推进、督促落实、考核验收,牵头推进特色镇创建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协同推进,各部门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联动配合、共同推进,形成特色镇创建合力。

  (二)突出项目带动。以项目为抓手,从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乡风文明、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等方面入手,策划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项目,将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到具体单位,明确责任人,做到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确保特色项目建设落到实处。

  (三)拓宽筹资渠道。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做到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热情参加,切实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积极对接上级单位,争取特色镇创建工作配套资金,同时也加强对涉农资金、项目的整合,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管理使用”的原则,集聚资源,集中投入,合力共建。

  (四)广泛宣传引导。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把发动群众做为乡村振兴特色镇建设的根本方法,充分的利用报刊、广播、微信等新闻媒体、网络新媒体及志愿宣讲员,大力宣传乡村振兴特色镇的好政策、好措施,为推动乡村振兴凝聚正能量,让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形成全社会关心、推动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五)严格考核奖惩。建立完善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对特色镇创建工作开展和任务完成情况实行月调度、季督导、半年通报、年度考评,创建期满总评、验收和表彰。对在创建工作中工作得力、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嘉奖;对工作不力、影响进度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对重点攻坚任务未完成的,一律取消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评先树优资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张维维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政策调研、统筹推进、督促落实、考核验收,牵头推进特色镇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