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3日,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对外发布,这份文件名为《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再次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深化农村改革,不仅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
聚焦土地改革,激发农村活力。土地是农村发展的根本。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是激发农村活力的关键一环,随着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的深入实施,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得到更充分地保障,土地流转市场日益活跃,为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提供了可能,要逐步细化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确保农民土地权益不受侵害;同时,要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多方共赢。
注重人才培育,强化智力支撑。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当前,农村面临人才流失严重、高素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措施,鼓励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返乡创业就业;同时,加大对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等形式,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形成人才汇聚、才智涌流的良好局面。
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才能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要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乡村旅游等产业,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减少相关成本,提升产品质量;通过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发展物业经济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资金保障。
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生活品质。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硬件支撑,是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只有基础设施完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乡村才能留得住人、吸引得了人才。因此,要持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推进农村项目的落实,并同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工作,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继续秉持初心使命,从细微处着手,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