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洪泽农商银行深化零售转型工作,始终以客户为中心,专注“三农”“两小”市场,做大小额普惠金融。在综合营销系统、数字化营销体系、场景渠道建设、外联外拓、数据资产增值整合等方面持续探索。围绕“四大网格”深耕市场、盘点资源,通过“三驻”工作、网格验收、营销质态评估等工作,持续稳固基础营销体系。
淮安市首笔“乡村振兴贷”在洪泽落地;与辖区各村居探索建设“金融村官”村银共建模式;创新“粮惠贷-兴农耕”“绿色农产品贷”“三农致富贷”“金粮仓”等信贷产品……近年来,洪泽农商银行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洪泽农商银行围绕乡村振兴做了哪些工作?发生了哪些变化?实现了怎样的高水平发展?围绕以上问题,《金融时报》记者日前专访了江苏洪泽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殷习飞。
《金融时报》记者:近年来,洪泽农商银行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创新经营理念,拓宽服务内涵,坚守“支农支小”定位,全力服务地方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洪泽农商银行具体是怎么做的?
殷习飞: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洪泽农商银行先后制定了《洪泽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9-2022)》《2020年“一镇一品、一行一品”乡村振兴特色小镇金融服务方案》《江苏洪泽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实施规划(2022年-2025年)》,确立了乡村振兴工作目标。2022年5月,又推出《洪泽农商银行“坚持党建引领 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以党建为媒,全面融入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洪泽农商银行坚持以具体项目为触角,持续感知和总结最基层的乡村振兴需求,让战略“接地气”,逐步走出了一条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首先,聚焦粮食安全,保障种养殖业生产力。一方面,全力支持粮食稳产增效,让信贷资金充分灌溉洪泽区45.5万亩优质稻米基地,稳定粮食耕种面积,提升粮食产能;另一方面,支持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重点扶持生猪、肉羊、家禽、蔬菜、水产品等主要农副产品种养殖行业,助力中小场户向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转变。
一是打造乡村振兴系列新产品。在服务乡村振兴上,洪泽农商银行不停地改进革新产品,先后设计推出了“农居乐”“农机贷”“合家欢”“绿色农产品贷”“乡村文旅贷”“头雁贷”“农村电商贷”等15款信贷产品,全方位对接农户信贷需求。全方面覆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产业链贷款、农村电商贷款、生产订单贷款等新融资模式,加大信贷扶持力度,让贷款更便捷、更足额、更便宜。推进农村创新创业,为返乡农民、入乡科学技术人员、在乡能人等重点创业主体定制产品,增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动能。洪泽农商银行针对农业生产,创新“绿色农产品贷”;面向农村电商经营主体,创新“农村电商贷”;面向辖区范围内从事乡村振兴相关工作的优秀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获得区级及以上荣誉称号的先锋模范人物、劳动模范、杰出代表,创新推出“先锋贷”;配合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支持农村居民利用自有住宅,依法开展乡村休闲旅游、民宿经营、创新办公等产业融合发展内容,创新“文旅贷”;面向辖区范围内村(社区)党组织的书记、副书记、纪委委员,村(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妇联主席、委员、会计等在岗在职人员,创新推出“头雁贷”。
二是积极探索“再贷款+乡村振兴系列贷”运营模式。洪泽农商银行探索“再贷款+”支农运营模式,通过不停地改进革新乡村振兴系列新产品,形成适合不一样支农企业产品库,帮助涉农客户降低融资成本。
三是着力构建“网格化金融+互联网+农业”服务模式。一方面,全方面推进网格化金融服务。在区委、区政府的全力支持下,洪泽农商银行运用政务大数据、反欺诈数据等,通过采集外部客观信誉评价、研发整村授信模型、建设网格村居,全方位建立了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数据电子信息库,实现“零感整村授信”,在整个授信过程中,农户无须提供任何资料,为开展农村首贷、信用贷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着力构建“网格化金融+互联网+农业”服务模式。一是加速融合线上线下,全力推进增量扩面。在线上,洪泽农商银行创新开发“惠民e贷”大数据平台,通过客户精准画像评分,同时结合整村授信白名单,实现信贷“秒感用信”。在线下,创新研发信贷运营平台,实现零售贷款“标准化作业、无纸化传递、全流程管控”的作业模式,做到首贷扩面、转贷提速、续贷从简,有效提升服务效能。二是发挥湖畔商城、湖畔微圈、湖畔早市等网络站点平台优势,建立包括销售、消费、结算、融资在内的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优质生活用品下乡、农副产品进城。洪泽农商银行推广银行卡“1+N”模式,依托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商户收单、助农POS、“湖畔驿站”金融自助服务点等,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可获得性,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普惠金融体系。
《金融时报》记者:洪泽农商银行是如何在助力乡村振兴、支持地方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实现自身高水平发展的?
殷习飞:我们从始至终坚持以“强党建”引领“强发展”,充分的发挥党委把方向、谋大局作用,积极构建党建与业务“齐飞”格局,坚定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金融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洪泽农商银行坚定党建和文化“双品牌”建设思路,围绕洪泽区地域特点,梳理凝练出“金堤党建”品牌;结合行业属性、党建属性、职能属性、文化属性,落地推进“一支一品”支部品牌建设工作,特色价值型“金堤党建”品牌体系初步构建,党建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创新性思考的能力得到提升。坚持党建共建、战略合作“双轮驱动”,启动实施外联外拓“1125”行动,对洪泽区120个机关事业单位、重点企业、行业组织实行清单制管理,完成了由领导班子对接、机关部门联系、基层网点服务的外联外拓管理闭环。截至目前,总行党委层面已落地共建41家,在政银合作、数币推广、电银场景建设、代发薪酬等业务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面对洪泽地域小、人口少的客观事实,我们持续深化零售转型,紧抓客群和产品两大主线,推动高水平发展落实落地。一是做实整村授信。洪泽农商银行守牢农村主阵地,按年开展整村授信年检,推动实现客户提额退出管理动态化、授信数据线上化,让农户享受到指尖金融的便捷体验。截至目前,我行整村授信5.7万户84.94亿元,户均授信14.88万元,授信签约率26.21%;用信0.83万户20.85亿元。二是做细四大网格。我行抓好营销过程管理,挖掘数据资源价值,构建了村居、商户、社区、专业市场四大网格营销体系,以数据建档,实现多维指标联合分析。截至目前,网格村居产品覆盖面达94.81%,有效客户覆盖面58.92%;网格商户产品覆盖面85.10%,有效客户覆盖面53.55%;网格社区产品覆盖面60.79%,有效客户覆盖面达27.22%。三是做优分层分类。通过大数据应用分析,我行实现长尾客群、中高端客群、到期客群、流失客群,公职人员、个体工商户、种养殖大户等多类别、多维度客群精细化分类,为精准营销提供基础保障。通过对到期客群、流失客群的精准营销,定期存款金额转存率达93.21%,流失客户定向挽回率为14.41%。
我们始终与洪泽这片热土同呼吸、共命运,围绕洪泽区现代纺织主导产业定位,打造高新纺织产业链“1+N”金融服务模式。一是金融政策强链。用足用好人民银行再贷款及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政策,推出企业融资优惠政策,“真金白银”为企业降成本、提效益。二是金融服务稳链。我行打造了融合企业党建管理、生活服务、福利发放、产品展销等金融服务场景,为企业及职工提供全方位快捷服务。三是金融理财产品惠链。我行创新推出专属信贷产品,包括“苏质贷”“苏创融”“环保贷”“人才贷”以及“个人消费贷”等在内的多款融资产品,覆盖链上企业及个人,额度最高3000万元,落实优惠利率政策(低至当期LPR)。截至目前,洪泽农商银行累计为59户企业授信6.8亿元,有23户成功用信1.07亿元,节省企业利息成本90万元;为9家企业1500余名职工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其中,普惠授信1.6亿元,发放信贷1500余万元,开办电子银行产品7862个,带动职工存款7100余万元。
《金融时报》记者:洪泽农商银行在助力乡村振兴、实现自身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殷习飞:乡村要振兴,金融要先行。近年来,洪泽农商银行作为“三农”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始终坚守服务“三农”定位,出台重点措施和金融服务方案,服务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以金融力量助力跑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加速度”。
一是金融支撑综合能力不断的提高。洪泽农商银行通过“勤走访、强对接”,充分了解辖内每户农户的基本情况,及时掌握每户家庭资产负债情况、外出务工、创业情况等详情信息,及时来更新“整村授信”数据库,实现了全区120个行政村授信服务全覆盖;通过摸透各村的特色产业及经济形态,充分了解村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项目的发展状况,建立信息台账并梳理出各支行服务区的“经济地图”,与农业、农村、农民的联系更加紧密,切实提升了金融服务能力,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
二是扶持“三农”“两小”力度慢慢地加强。近年来,洪泽农商银行深化零售转型工作,始终以客户为中心,专注“三农”“两小”市场,做大小额普惠金融。在综合营销系统、数字化营销体系、场景渠道建设、外联外拓、数据资产增值整合等方面持续探索。围绕“四大网格”深耕市场、盘点资源,通过“三驻”工作、网格验收、营销质态评估等工作,持续稳固基础营销体系。截至6月末,网格商户授信签约率达31.29%,产品覆盖率达91.19%,存款年日均达26840万元,增幅21.81%,贷款余额68477万元,增幅9.33%。网格社区授信签约率12.27%,产品覆盖率达61.18%,存款年日均达123104万元,增幅15.6%,贷款余额96552万元,增幅2.88%。专业市场授信签约率25.60%,产品覆盖率达76.13%,存款年日均达3692万元,增幅15.98%,贷款余额11114万元,增幅3.53%,实现了指标业绩和市场占有率的双提升。
三是农村普惠金融服务逐渐完备。我行加强完善了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打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新增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58个,辐射全区所有镇村人口集中区。进一步丰富了服务内涵,全力建设政务、村务、商务和金融服务“四务融合”金融便民服务示范点。我行加大了与部委办局、村社区、商业经营主体业务合作和系统对接力度,完善村级政务、治理、产业、商业和金融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推进了服务点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