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高标准规划运河乡村振兴示范带,因地制宜优化运河沿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推动构建运河乡村振兴示范带新格局。年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委托自然资源厅深入钦州市灵山县、钦南区、钦北区开展了平陆运河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调研并吸收了各地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议。目前自治区《规划(征求意见稿)》在修改完善中,我市待自治区出台《平陆运河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后,将细化年度任务,指导灵山县、钦南区、钦北区抓好落实。市发改委牵头制定《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突破行动三年实施方案》,结合自治区对平陆运河经济带的规划布局,提出建立规划、场景项目、配套保障设施年前,与平陆运河工程建成同步,经济带先导工程陆续建成发挥效益,打造一批展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生活的可观可感场景。日分别获得自治区批复。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结合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乡村风貌提升和推进平陆运河建设等需求,开展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一)强化产业项目谋划,厚植联农带农发展动能。指导县(区)因地制宜,充分的发挥平陆运河沿线资源优势、区域优势、现有产业优势,做好年度衔接资金产业项目谋划,加快培育一批能带动平陆运河沿线脱贫户、农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一是平陆运河沿线年度项目实施计划4个,共投入衔接资金723万元。分别为钦北区平吉镇九佰垌亚热带水果种植项目、平吉镇坭兴陶制作培训基地项目,钦南区龙门港镇钦州大蚝产业融合发展基地项目、大番坡镇大番坡村委红薯核心示范基地产业种植项目等4个项目。二是支持平陆运河沿线争取项目,逐渐完备农产品仓储保鲜等基础设施建设。如灵山县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目前完工验收10个主体15个设施数,建成库容约1.67万立方米。三是持续加大平陆运河沿线农业品牌建设。大力培育农业品牌,平陆运河沿线个(其中农业企业品牌2个、农产品品牌6个),新增供应深圳农产品示范基地1个,灵山香鸡、灵山荔枝获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认证。同时以央视为主要平台,加大农产品品牌宣传力度,2019年以来连续在CCTV-1、CCTV-13黄金时段播放浦北黑猪、钦州大蚝、灵山香鸡、浦北陈皮等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广告,组织指导农业品牌参加全国“土特产”推介活动。灵山荔枝获在全国“土特产”推介平台上宣传推介,在“12306APP城市之窗”推出了浦北陈皮宣传广告,逐步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充分的利用节庆和展会活动宣传推介钦州农业品牌,每年组织120家以上企业(经营主体)参加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农民丰收节、钦州蚝情节等大型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助力打造农产品品牌,拓宽销售市场。我市成功举办第二十二届中国(广西)荔枝龙眼产销对接活动及2024广西灵山荔枝文化旅游节,此次活动为桂粤闽琼四省(区)荔枝龙眼生产及销售公司进行产销精准对接搭建平台,推动跨区域农业交流合作,携手推进荔枝龙眼等农产品品牌做强做大。荔枝龙眼现场产销对接签约金额4.37亿元,逐步提升了钦州荔枝品牌知名度,拓宽农产品销售经营渠道。(二)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提升硬件水平。
一是2024年投入衔接资金6500万元组织实施平陆运河沿线个,大多数都用在修建村屯(产业)路、小型桥梁及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二是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办公室统筹安排900万元市本级资金支持打造“和美乡村”示范村,涵盖了大田坪等“集中安置点”村屯。三是结合平陆运河沿线乡镇需求策划了灵山县旧州镇平陆运河至长安村道路改造以工代赈项目、钦南区2024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小型农田水利三面光项目、钦州市钦南区久隆镇平陆运河沿线个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目前已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1181万元。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有关县区平陆运河沿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整合利用运河沿线镇、村的农业产业资源,研究平陆运河沿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定位、产业布局、政策措施等,探索一、二、三产业深层次地融合发展的模式,规划布局一批现代特色产业带及农业生产、加工产业园区、交易物流园区;研究统筹平陆运河开通后将带动变化的交通格局、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要素,集聚现有产业、文化等资源要素,规划运河沿线现代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农文旅多业态融合等布局。(二)推动产业融合。坚持
运河+文旅”模式,市发改委牵头规划建设“水—岸—城”三位一体的运河文旅生态廊道、运河核心文旅产品矩阵,加快打造民俗历史乡村文化旅游带、乡村休闲文化旅游带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启动平陆运河经济带重要文旅节点项目开发,平陆运河龙门港景区项目已完成龙门港军旅小镇规划编制,正在开展龙门港镇餐饮一条街改造、交通整治。平陆运河出海口的沙井岛片区完成文旅综合开发项目规划,已经开展招商引资。在青年枢纽上下游、陆屋、沙井等地规划增设旅游景点,正在策划江海旅游线路。(三)构建联结机制。健全
特色产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社+种养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搞活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示范带内农户从事农业种养、生产加工、农资服务、农文旅等行业,实现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