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建新闻报道,2024年12月8日,在福建福州盛大召开第22届公共治理青年论坛上,由福建农林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福建蓝皮书:福建乡村振兴报告(2023~2024)》非常关注。该书主要聚焦于近年来福建省在乡村振兴领域的积极探索与成就,展现了福建特色的乡村建设新模式。
这本蓝皮书的主编由福建农林大学的原党委书记王建南担任,书中全面回顾和总结了福建省乡村振兴的进展情况,包括乡村发展、建设、治理、城乡融合以及农村改革等方面。尤其是在疫情影响和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的背景下,福建省乡村振兴展现出了新的发展形态趋势——2023年,福建省第一产业年产增加值达到3217.66亿元,粮食播种面积84.11万公顷,粮食总产量也达到了511万吨。
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蓝皮书的一部分,福建省深入实施特色现代农业高水平发展“3212”工程,且农业利用台资的数量和规模从始至终保持全国第一。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也为农民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快速推进,使福建的村庄建设有序进行,早于预期完成了三年行动计划,为乡村摆脱单一经济模式的束缚提供了有力支持。
报告在分析乡村振兴成果的同时,也针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书中指出,虽然福建省乡村在多个角度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需面对资源配置不均、人才不足、等问题。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年度统计和多种数据分析,报告对福建省的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监测和分析。
作为本次蓝皮书的执行主编,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的杨国永教授阐述了书籍的三点特点。首先,书中通过“福建特色”的视角,展示了乡村振兴的实地探索与成果;其次,从总体报告、分报告再到专题篇和案例篇,完整的体例框架展示了乡村振兴的多维度研究;最后,报告中数据资料的丰富性贯穿始终,借助多渠道获得的最新数据,不仅呈现了各地的典型案例,也为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杨教授还特别指出,2023年以来,福建农林大学与省政协农业农村委展开战略合作,并将该书列为合作的关键成果之一。这一合作不仅获得了大量务实的数据,也为蓝皮书的编撰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发布会现场,参与此次蓝皮书编纂的科研团队也热情参加了讨论。由省内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和地方政府有关人员组成的广泛研创团队,为乡村振兴的研究与实践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平台,确保了内容的准确性与前瞻性。而这一平台的构建,无疑为社会各界更全方位、快速地了解福建省乡村振兴进展情况提供了窗口。
值得注意的是,福建农林大学近年来先后编撰了三部有关乡村振兴的蓝皮书,迅速成为农业、农村问题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并对社会舆论起到了引导作用。随着《福建蓝皮书:福建乡村振兴报告(2023~2024)》的发布,福建农林大学也提早启动了第四部蓝皮书的编写工作,预计将继续为乡村振兴贡献出新的智慧与解决方案。
第22届公共治理青年论坛汇集了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50多所高校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公共治理变革”的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展现了政策与学术界对于乡村振兴前景的广泛关注与深入思考。
总结来看,《福建蓝皮书:福建乡村振兴报告(2023~2024)》不仅是对过去成就的总结,更是面对未来挑战的战略蓝图。它将有利于逐步推动福建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作出新的贡献。未来,我们期待福建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再创辉煌,成为全国农村发展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