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项目案例 > 空间设计

火了!EOD项目获得600亿贷款!这篇总结讲透了EOD模式发及干货

发布时间: 2025-02-10 23:28:20 来源:空间设计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离不开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基于项目实践的EOD模式,在帮助政府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解决项目资金问题,不增加政府债务负担,即解决了“烧钱项目的缺钱困境”!

  根据生态环境部数据,目前已向金融机构推送240多个EOD项目,获得金融机构授信约2000亿元,发放贷款约600亿元。

  之前,我们已了解了EOD项目的概念、开发模式、申报流程等内容,今天继续来看EOD模式的发展历史,凭借哪些优势大火,目前已有哪些落地项目等内容。

  我还整理了一套“EOD项目最新资料”,包括项目案例、培训PPT、申报模板、政策汇总等内容,希望能为朋友们在了解该产业时提供参考。

  汇编超170页,收录了自2020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层面颁布的EOD有关政策及实践案例,分析了EOD模式的实施流程,包括项目策划、立项、实施、运营等环节,希望有机会能够帮助朋友们了解EOD项目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

  汇编还展示了不一样EOD项目的实施路径,例如水环境治理、土壤修复、生态旅游、产业升级等,帮大家根据真实的情况选择正真适合的实施路径。通过这份汇编,可以直观地了解EOD模式是如何将生态环境治理与资源、产业开发项目有效融合的,以及EOD模式怎么来实现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收益的双赢。

  这份PPT介绍了EOD模式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EOD模式面临的挑战,例如生态环境评估和管理复杂性、技术上的支持和资产金额的投入需求等;通过案例分享,展示了EOD模式在不相同的领域的应用情况,如生态保护修复、水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希望可以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EOD模式的萌芽期,着重解决了关键的政策设计问题,包括模式的提出、主要思路的制定以及项目的定位等基础性议题。这些政策设计为进一步推行 EOD 模式夯实了基础。

  具体来看,2016年1月,被视为我国EOD政策开端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首次提出“探索环境治理工程与经营性开发工程相结合的开发模式”。这一举措为EOD模式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开端。

  随着EOD模式政策体系的初步完善,我国在2020年和2021年连续推动了两批试点工作。EOD模式实施主体主要由政府授权,与社会资本、政策性银行、施工公司等多利益攸关者共同体现“协同治理”特征。

  2020年9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推荐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明确政府债券、政府投资基金、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组建投资运营公司、开发性金融、环境保护贷等多种投融资模式,旨在推动试点项目的落地实施并建立治理生态环境的多元投融资机制。同时,启动各地区EOD模式备选项目征集工作。

  2021年10月,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和国家开发银行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荐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继续向各地征集第二批EOD模式试点备选项目。首轮EOD项目国家试点包含36个项目,期限为2021—2023年;第二轮项目国家试点包含58个项目,期限为2022—2024年。这两批试点工作都明确了申报条件和要求,进一步明确了EOD项目的实施领域和对象。

  2022年3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试行)》,明确了入库项目的范围和要求。EOD项目开始实施入库管理,标志着EOD项目的管理制度和金融支持力度都得到了全面提升,为EOD项目常态化入库提供了坚实基础。

  根据《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试行)》要求,EOD 入库项目种类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固废处理处置及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保护修复、别的环境治理等八大类。

  两批共94个试点项目中,华东地区项目占比最高;湖北、湖南、福建申报数量最多,广东、青海、宁夏等申报数量最少;北京等地尚未申报EOD试点。目前试点项目资金流向主要为水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修复、固废处理处置及资源综合利用,基于数据检索结果,71个试点项目投资金额总投资为3021亿元,其中实现的融资总额为827亿元,融资总额占总投资额的27%。

  EOD模式将生态环境保护置于首位,在确保生态安全、实现环境可持续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城市存量空间(城市中已经开发但 未充分的利用或者利用效率低下的土地和空间)往往由于历史原因、规划不合理或者市场机制不完 善,导致其潜力未能充分发挥。

  EOD模式对这些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优化其结构和功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而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这一过程中,EOD模式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比如,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城市绿化、公共空间等,旨在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居民提供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同时,EOD模式还关注经济效益的提升,通过创新土地使用方式、产业布局和商业模式,吸引投资、促进就业,在确保生态安全和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EOD模式将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开发相结合,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实现生态资源价值化、产业绿色化,从而破解资金瓶颈,推动生态治理可持续发展。

  (1)通过引入社会资本,为生态治理提供稳定的资产金额来源。EOD模式通过引入社 会资本(企业投资、金融机构贷款等)形成多元化 的资产金额来源,有效缓解了政府财政压力,为生态 治理提供了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

  (2)二是通过产业融合,实现生态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在EOD模式下,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关联产业深层次地融合,通过产业链延伸、联合经营等方式,将生态环境治理带来的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实现了生态资源价值的最大化。这种价值转化不仅为投资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回报,也为生态治理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形成了良性循环。

  (3)通过创新融资方式,拓宽生态治理的融资渠道。在EOD项目中,政府能够最终靠发行绿色债券、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治理。这些创新融资方式不仅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融资效率,还为生态治理引入了更多的市场化手段,推动生态治理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1)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为基础,推动环境治理技术的创新和应用。EOD项目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通过引入先进的治理技术和方法,为特色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和保障。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环境治理效率,也为特色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2)以特色绿色产业运营为支撑,促进特色绿色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在EOD模式实施过程中,各地依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发展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产业。这些产业不仅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

  (3)以区域综合开发为载体,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通过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产业开发,EOD模式实现了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在EOD项目带动下,一些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得到了改造升级,一批新兴的绿色特色产业得到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这种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不仅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推动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EOD模式实施过程中,各地注重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作用,形成了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局面。这种治理模式创新不仅提高了生态环境治理的效率和质量,也为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了有益探索。

  今天的文章,跟大家一起学习了EOD模式的发展历史、核心优势及落地案例,希望能帮大家更全面的了解该产业,下一期,我们将为朋友们梳理:EOD项目银行融资审批流程及审核要点,请持续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